名称
描述
内容
您好,欢迎访问斯达威集团
简体中文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网站首页
园区概况
新闻中心
园区新闻
媒体聚焦
图说园区
公告信息
专题报道
行业资讯
视频新闻
一码通办
管家服务
物业服务
共享服务
招商引资
联系我们
管家服务
News Center
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>>
新闻资讯
>>
园区新闻
>>
5分钟图说|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“飞地经济”园区
项目管家工作站
法律服务工作站
代办服务
法人服务
企业生命周期直通车服务
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制度
人才招聘
办件信息公示
政策解读
政策文件下载
5分钟图说|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“飞地经济”园区
来源:
|
作者:
admin
|
发布时间:
2020-05-18
|
9001
次浏览
|
分享到:
“飞地经济”即相互独立、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,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、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,是“借笼养鸡”、“筑巢引凤”、园企互动、乡镇“互飞”经济新常态模式。
一、“飞地经济”概念、背景及形成原因
01“飞地经济”即相互独立、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,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、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,是“借笼养鸡”、“筑巢引凤”、园企互动、乡镇“互飞”经济新常态模式。
02“飞地经济”的政策梳理
2016年3月,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《纲要》明确提出,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,通过发展“飞地经济”、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,建立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。
2016年9月,国家发改委印发的《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中,提出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“飞地经济”,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委托管理、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。
2017年6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支持“飞地经济”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通过创新“飞地经济”合作机制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,以及探索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等措施,加快统一市场建设,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,推进区域协同发展。力挺“飞地经济”这个在过去模凌两可的新事物,未来,这个新事物极有可能主导中国城市化的进程,带来一次区域格局的世纪大洗牌。
2018年12月,辽宁省人民政府《关于支持“飞地经济”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支持各市、县(市、区)依托现有园区共建“飞地经济”园区,完善产业链条,做强做大优势产业;支持各地与省外合作共建“飞地经济”园区,承接产业转移,吸引和培育优质总部企业落户;支持各地与境外合作共建“飞地经济”园区,开展国际产能合作,推进我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“飞地经济”园区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,鼓励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装备制造业、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培育项目,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高污染、高耗能、高排放项目。
2018年12月,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印发《葫芦岛市加快推进“飞地经济”发展工作方案》(葫政办发〔2018〕167号),意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,探索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优势互补、园区共建、利益共享的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,繁荣壮大乡镇集体经济,推动实现乡村振兴,加快发展县域经济。“飞地经济”是指两个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,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,实现两地资源互补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。
2019年6月,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《关于印发葫芦岛市支持“飞地经济”发展奖励政策的通知》指出,市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,专项用于全市“飞地产业园”内重点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息给予补助的资金(以下简称“补助资金”)。
2020年3月葫芦岛市、兴城市政府积极推进“飞地”招商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作,将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列为“飞地经济”园区。
03飞地形成原因
二、“飞地模式”双赢前提与特征
01飞地模式”双赢前提条件
02“飞地模式”的特征(图片)
空间分离性:两地在行政上隶属于不同的地区。
环境差异性:区域发展建设中存在某些软环境和硬环境差异。
优势互补性:两地优势互补以发挥优势、弥补劣势、拓展空间、降低成本。
产业关联性:对飞入地进行原有产业延伸和转移,在区域间形成完整产业链。
三、“飞地经济”典型模式
“飞地经济”典型模式,指构建“反向飞地”、“科创飞地”、“人才飞地”、“双创飞地”等多种模式,打造出“孵化在外地、产业化在斯达威飞地经济园区”、“研发在外地、生产在斯达威飞地经济园区”、“前台在外地、后台在斯达威飞地经济园区”的协同创新模式。本文试图以飞地经济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为例,总结飞地经济的七种典型模式。
模式一:跨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模式
产业转移是飞地经济的首要功能,该模式也是飞地经济的主流模式。产业转移不将飞地经济视作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施舍,更非转移落后的产能经济,而是强调在转移中升级产业,协同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模式二:优质资源跨区域合作模式
通过资源优势互补,协同布局企业总部、研发基地、生产基地已是园区企业的共同选择。该模式指飞出地通过创建跨区域合作品牌,整合各地优质资源,逐渐走向创新链顶端,以实现品牌价值整体提升。
模式三:跨区域园区平台共建模式
该模式指飞出地与飞入地签订合作协议,约定在园区一定区域内共同开发建设,在实践中该模式较为常见。按园区建设地所在位置,又可以分为正向飞地、反向飞地、跨区飞地三类,其中反向飞地近年来逐渐兴起。
模式四:供应链跨区块整合模式
该模式指飞入地和飞出地分属供应链上下游,企业充分调用各类资源实现产品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,促进供应链要素自由流动、整体协同,从而降低交易、物流成本、提高经营能力。
模式五:区际代工、品牌共享模式
该模式指外地园区利用生产资源优势,借助知名品牌影响力,在原有园区基础上加挂牌子,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不单独设立园区。充分发挥飞出地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,与飞入地共同建立信息共享、工作协调、产业支持、高层次人才交流等机制,推动两地共同发展。
模式六:飞地建设投入模式
模式七:飞地工业基地管理模式
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同环节,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正抓住机遇,合理利用“飞地模式”,加速建立互补分工的关系,实现两地资源整合,协同发展,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占地面积287亩,总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,二期“飞地经济”项目4.4万平方米,包括7栋标准化厂房,投资约达1.5亿,其中土建费用8000万元,设备安装及设备采购7000万元,已于3月31日破土动工,预计今年11月15日达成投产,正彰显“飞地经济”承载力。
上一篇:
物业服务标准
下一篇:
城际快线